近日,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冯强教授团队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揭示密闭空间内连续时间序列下人的唾液、肠道微生态和血液、尿液、肠道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轨迹及相互作用关系,相关成果Time series analysis of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at multiple body sites in steadylong-termisolation confinement以Letter形式在国际著名消化学期刊GUT发表,第一作者兰翔、季晓黎和李美慧等均来自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莹辉研究员和冯强教授为本研究共同通讯作者。
人体微生态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十分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群落。目前,关于长时间密闭空间内人体微生态稳定性的命题在国际上研究较少,密闭空间内生存微生态变化引起的代谢变化及其作用方式了解不充分。本研究是面向未来人类星际驻留的科学探索,主要解决的是长期密闭空间中人的生存和健康问题。本研究中,四位志愿者在受控生态生命维持系统中连续生活180天,研究团队密切跟踪志愿者身体健康状态,连续采集18个时间点的唾液、粪便、尿液和血浆并进行了微生态、代谢组学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在志愿者进入受控生态生命维持系统及火星时生活期间,PD whole tree、PCoA1等指标测得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明显,肠道微生态群落多样性下降而唾液微生态多样性上升;门水平分析显示唾液、肠道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随壁厚菌门的变化而变化,呈反作用关系;属和种水平分析显示该过程中动态变化的微生物种属可通过它们的变化规律特征分成特定的微生态群落聚类簇;肠道微生态在进入该系统后抗炎症相关的微生物群相对丰度显著上升趋势,代谢物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的比例在炎症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微生态在进入该系统后促牙周炎风险的微生物群丰度上升,代谢变化主要涉及生物膜形成、牙槽骨吸收等。本研究揭示人类密闭空间连续生存180天中微生态和代谢组的动态变化规律与相互联系,证明该过程中人体微生态和代谢总体趋势基本稳定但某些变化可能引起疾病发生风险增加。本研究为开展地外空间飞行和外星驻留的安全保障提供数据支持。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No. 81630072)、4556银河国际线路测试齐鲁青年学者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项目(No. tsqn20190918)、深圳市科创委重大项目(No. JCYJ20151029154245758,CKFW2016082915204709)等的支持和资助。